多省市数据显示初婚年龄推迟,意味着什么?
作者:达特 日期:2024-02-21 分类:社会百态
日前,江苏、河南、湖北、浙江杭州、广西桂林等多个省市公布2022年婚姻登记大数据。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这些省市的初婚平均年龄在27至32岁之间,比2021年推迟,且多地结婚人数较2021年减少,我国近年来的结婚人数在持续减少。对此,婚姻家事法律专家认为,这是正常现象,初婚年龄推迟意味着结婚不再是所有人人生的“必备项”,但也可能直接导致生育率降低。多省市结婚登记人数减少,近年我国结婚登记人数持续减少江苏省民政厅婚姻登记数据显示,2022年,江苏省民政部门办理结婚登记412286对,较2021年结婚登记总数下降11.7%,且近五年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湖北2022年共办理结婚登记284279对,较2021年下降10%。河南省结婚人数489168对,比2021年下降17.9%。广西桂林、南宁都出现了结婚人数较2021年下降的情况。其中,据媒体报道,南宁市2016年结婚登记数据为56950对,3年后的2019年跌破“5”字头,当年的结婚登记数据为46600对,到了2022年更是跌破“4”字头,结婚登记数为38354对。也有城市的婚姻登记人数上升。比如浙江杭州2022年共办理结婚登记65315对,比上年增加5488对,同比上升9.2%,创四年来新高。浙江宁波2022年办理结婚登记39767对,比上年增加32.62%。记者梳理民政部统计公报发现,近年来,我国的结婚人数不断下降,结婚率也在不断降低。比如2021年全年依法办理结婚登记764.3万对,比上年下降6.1%。结婚率为5.4‰,比上年下降0.4个千分点。2020年全年依法办理结婚登记814.3万对,比上年下降12.2%,结婚率为5.8‰,比上年下降0.8个千分点。2019年,全年依法办理结婚登记927.3万对,比上年下降8.5%,结婚率为6.6‰,比上年降低0.7个千分点。多省市初婚年龄推迟,十年来我国平均初婚年龄推迟近4岁根据江苏省民政厅公布的婚姻登记大数据,2022年江苏省初婚平均年龄为27.49岁,其中男性为28.19岁,女性为26.74岁,而2021年江苏省初婚平均年龄为27.29岁,其中男性为28岁,女性为26.52岁,2022年初婚年龄有所推迟。浙江杭州、浙江宁波2022年的初婚平均年龄都比2021年晚,杭州由2021年的27.8推迟为28.15,宁波由27.1推迟为27.95。湖北的初婚年龄超过30岁,男士初婚平均年龄32.99岁,女士初婚平均年龄31.23岁。据报道,河南省2022年初婚登记平均年龄为男性29.9岁,女性28.8岁,比2021年的男性30.5岁,女性29.4岁有所提前。具体到不同省市,初婚登记年龄有升有降。比如,郑州市的初婚登记平均年龄,男性,2021年为29.5岁,2022年为29.7岁;女性,2021年为28.5岁,2022年为28.8岁,稍有“推后”。实际上,初婚年龄推迟并非是今年的新现象。2022年6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显示:2020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为28.67岁,其中男性为29.38岁,女性为27.95岁。相比2010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推迟了3.78岁,其中男性推迟3.63岁、女性推迟3.95岁。对话婚家法律专家张荆:婚姻不再是人生“必备项”针对我国结婚人数下降、初婚年龄推迟的现象,新京报记者对话了常年致力于妇女权益保护领域研究的北京两高律师事务所律师、婚姻家事法律专家张荆。她认为,结婚人数减少是社会发展下的正常现象,初婚年龄推迟意味着婚姻不再是所有人人生清单的“必备项”,但也可能直接影响社会的生育率。新京报:近年来,我国结婚人数不断减少、结婚率不断下降,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张荆: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婚姻制度并非从来都有,它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衍生出来的,也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比如从原始的对偶婚制到一夫多妻制再到当下的一夫一妻制。社会在不断变化,比如会有异性同居、同性闺蜜养老、一家兄弟姐妹之间的抱团养老等,这些可能会逐渐取代婚姻这一种核心的社会样态。婚姻制度消亡,也是非常有可能的。可能有一天我们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婚姻关系只是一种约束,变得不合时宜了,或者数量很少了,不再是一种安全稳定的方式。并且现在恐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社会观念越来越开放,同居和结婚在生活形态上是没有实质性区别的,身份法比如婚姻法对财产的规定可能双方都有不满的地方,所以他们不会去选择婚姻的形式,而选择同居来保持亲密关系。婚姻也不是繁衍后代的必要前提,但在当下的社会发展阶段中,出于社会管理和道德方面的需要,是必要的。实际上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生育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新京报:为什么初婚年龄会推迟?张荆:有多方面原因。首先我觉得是观念的改变,人们对于结婚这件事越来越理性,它不再是所有人人生清单上的“必备项”,其次是结婚的经济成本高。很多年轻人会认为结婚得买套房、举行像样的婚礼等。包括农村都得有彩礼,我了解到有的农村家庭年收入不到5万,结婚都会买辆车。各种经济压力会导致年轻人在不具备条件的时候不敢谈婚论嫁。还有些人,可能早期没有结婚的打算,年龄大了又改变了主意,也会拉高初婚年龄。新京报:初婚年龄推迟意味着什么?会产生什么影响?张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它意味着结婚不再是人生清单“必备项”,“成家立业”这些词逐渐落伍,人们结婚是看缘分、看感情、看需要,不再是必须结婚、盲目结婚。从这个角度看,这是观念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结婚年龄推迟导致生育年龄推迟,可能错过了最佳生育年龄甚至结婚时已经失去了生育能力,这会直接影响到生育率。新京报:最近有专家建议把法定结婚年龄降到18岁,怎么看待这种观点?张荆:这没有意义,人们不结婚不是因为法定婚龄设得高,而是因为不想结或者客观条件不允许。如果把法定婚龄降到18岁,那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好的社会导向。比如有些重男轻女的家庭,当下要求20岁女性才能结婚,那起码让女性上完高中、考个大学,继续接受教育。如果改成18岁,那可能上完高中就让结婚了,不利于消除性别歧视。并且18岁是一个人刚刚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阶段,这时候缺乏赚钱的能力,无法奠定自己在社会上独立生存的基础,就急切地进入婚姻的“围城”,会产生许多问题,不利于婚姻的稳定,生育孩子之后也不利于孩子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