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IT资讯 > 社会百态 > 小伙使用酒店毛巾后被确诊淋病?信不信由你,但脑子不能海绵体化

小伙使用酒店毛巾后被确诊淋病?信不信由你,但脑子不能海绵体化

作者:king 日期:2023-10-19 分类:社会百态

报道截图一则“小伙使用酒店毛巾后被确诊淋病”(广西南宁)的科普报道在网上引发热议。之所说这是一则科普报道,是因为报道中并没有特别提及小伙的身份,只是模糊的提到患淋病的小伙30岁了,最关键还化姓为小李,紧接着就开始引出“小伙使用酒店毛巾后被确诊淋病”这一核心叙事。大意是,“30岁的小李(化姓)莫名出现双眼红肿,并伴有眼痛、流泪、尿痛等症状。他以为是患上红眼病,但经过冲洗双眼、滴眼药水等处理后仍未见好转。随后去医院就诊被确诊患上了淋病。医生仔细追问病史,小李否认不洁性生活史,回忆10天前出差时曾使用酒店毛巾擦拭眼部、下体。小李到医院就诊用药治疗后,眼睛逐渐恢复正常。”当然这还不算完,真正的重点是“专家分析”,因为没有“专家分析”,是不能称之为科普报道的。报道中,专家是这样分析的:“小李的感染途径有可能是接触了酒店未彻底消毒的毛巾等物品。”淋病是性病,没有性行为怎么也会得淋病呢?为什么眼部也会感染呢?专家介绍:“少数情况下,接触了被淋球菌感染的物品也可以感染上淋病,如浴巾、毛巾、脸盆、床单、马桶等,建议广大群众在外出需居住酒店时应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减少通过间接接触感染淋病的机会。”一定程度上,无论是从小李的说法推出“专家分析”,还是从“专家分析”推出小李的说法,都其实是有腾挪空间的。而且报道的初衷也不是为事无巨细地追问小李患上淋病的前前后后,而是想通过小李的经历,提醒大家出门在外住酒店时要多注意个人卫生。评论区的节奏按理说这则报道的善意很浓,结构也算中规中矩。但是报道下的评论区却充满各种“不相信”,倒不是不相信科普的定性,而是不相信小李的说法。评论一:“朋友是医生,她说每个来看病的都是这么说的”;评论二:“酒店毛巾又跟着背锅”;评论三:“别自欺欺人了,网友又不是傻子,酒店的毛巾不可能存在淋球菌”;评论四:“不报出酒店名字来,是怕酒店告你造谣吗”;评论五:“建议这位小伙子赶紧去买彩票”。类似的评论还有很多,但是细品都一个味儿,也就是都指向小李是在说瞎话,小李大概率是因为不洁性生活感染上淋病的,以此类推,小李肯定胡搞过,最终定性小李活该感染上淋病。这个逻辑熟悉吗?这个配方老套吗?想必熟悉涉性报道的“你们”(评论区那些“不相信”的人们)很清楚咋回事。坦白讲,信不信由你,但是作为围观报道的人来讲,基本的节操还是要保持的,否则脑子里长满海绵体,真就没救了。说实话,小李的说法是不是真的,那是他自己的事情。而对于淋病的感染途径是怎样一回事,或许才是围观者该搞清楚的事情。换言之,只要这则科普报道在因果上、知识上能立得住,那么小李是不是说谎,都是无关紧要的。只不过说,要是牵涉到小李和酒店的纠纷,那么小李的说法是否为真才是重要的,否则就算小李为了回避道德上的风险说了谎,那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因为在现实的语境下,淋病就是性病,患性病就是患道德病。所以有人在谈到关于淋病(或者别的性病时)的病史时,就算是真的说谎了,作为医生也应该多去理解。毕竟该追究的是病,而不是追问病人咋得的。淋病的感染途径所以面对报道下评论区的各种“不相信”,只能说他(她)们眼里只有性,没有病。其中除了缘于性的隐晦一面,更在于患病多被认为是患者本人的过错。这不只是对性病的诅咒,对于任何可归因的疾病,或重或轻,都是会追究到患者曾有过或沉溺过的“不安全”行为上。最常见的归因指责是,酗酒者易患食道癌或者肝癌,抽烟者易患肺癌,同样生活(性层面)混乱者易患性病。这样的归因有没有道理不说,道德上和善意上却是能站住脚的。但这也导致性病患者将受到更严厉的指责。只是说回以上的归因逻辑,我们会发现把“生活(性层面)混乱者易患性病”等同于“患性病者就一定生活(性层面)混乱”,不仅归因上逻辑不严谨,而且认识上也是偏见满满。因为但凡有过逻辑训练的人,就会发现总有例外,即便例外的概率很小。所以,最重要的不是掰扯小李的说法是真是假,也不是掰扯归因指责有没有道理,而是作为一个围观者,应该先把脑子里的海绵体清除掉后再出来说话,否则最好闭上臭嘴,用尽一切办法去阻止脑子里的海绵体野蛮生长为好。

小伙使用酒店毛巾后被确诊淋病?信不信由你,但脑子不能海绵体化

猜你还喜欢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