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IT资讯 > 社会百态 > 20.8%!直面高企的青年失业率:从何而来,如何破解

20.8%!直面高企的青年失业率:从何而来,如何破解

作者:飞翔 日期:2023-10-19 分类:社会百态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不断回暖,带动整体就业面扩大,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呈现连续下降趋势,但仍有大厂不断传出裁员消息,网约车公司也爆出司机人满为患,不少人仍在经历失业之苦,尤其是抗风险能力更弱的青年群体。今年5月份,我国的青年调查失业率连续6个月上升后达到20.8%,结合往年经验,随着高校毕业生进入社会,7月份的数据还会更高。不断高企的青年失业率,已成为社会各界需要直面的问题。5月青年失业率20.8%低学历或是重要因素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达1158万人,创历史新高。6月15日上午,国新办就2023年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介绍,5月份的16-24岁劳动力城镇调查失业率为20.8%。此前,4月份的青年失业率就已超过20%,在有记录以来尚属首次。也就是说,每5个青年中就有一个失业,情况不可谓不严重。图据新华社长期关注大学生就业情况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马亮向潮新闻记者表示,目前这么高的青年失业率已值得社会警惕,而相关政策措施发挥作用会有滞后性,不排除失业率进一步扩大的可能。付凌晖介绍称,总的来看,青年失业率处在高位。从总量看,初步测算,5月份,16-24岁青年人总量大概有9600多万。16-24岁很多是在校学生未真正进入到劳动力市场,进入到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的有3300多万,这3300多万当中有2600多万已经找到工作,大概有600多万目前还在寻找工作。而事实上,纵观全球,青年群体高失业率现象并非中国独有,在许多国家都普遍存在。比如,国际劳工组织数据显示,2022年欧盟27国15岁~24岁群体的平均失业率为14.5%,其中意大利为23.7%。而且,欧美国家还有大量的NEET族(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没有统计到失业中来,青年的劳动参与率也很低。高失业率的部分原因在于,很大程度的青年群体是第一次进入劳动力市场,处于从学校到职场的过渡阶段,有限的工作经验很容易导致劳动力市场摩擦,造成这个群体失业率居高不下。另外,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还认为,相较于高校毕业生,低学历青年人数或是造成当前青年失业率的重要因素。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6-24岁人口中,高中及以下学历人群占比达60%,剔除在校生后,高中及以下学历就业人员占比接近70%。低学历青年集中分布在偏劳动密集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建筑、制造等行业,经济形势对他们的影响不容忽视。马亮认为,青年失业率的走高反映出就业岗位供给不足、青年就业能力不强和供需错配等问题。多种原因叠加,造成了青年失业率高居不下,甚至很多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境地。政策对稳就业明显更重视但还需适时适度加力一般而言,青年失业是一种周期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是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所带来的问题,随着市场需求的恢复和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的提升而会逐渐降低。但近几个月,可能还无法看到这种趋势,就业压力仍是客观存在。就业率一直是经济发展成果的最真实晴雨表,解决青年失业率高企问题的核心出路还是在于快速有效提振经济。我国的民营经济创造了绝大部分的就业岗位,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扩大就业岗位供给,才能真正缓解就业难的问题。记者注意到,今年3月份以来,稳就业政策持续加码,尤其关注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同时重点加强了对中小微企业和国企吸纳就业等支持。比如,稳定和扩大就业容量,加大对吸纳就业企业的政策支持、助力企业稳外贸订单等;支持国企扩大招聘、实施百万青年见习计划等;加大就业、创业培训等政策支持;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强化返岗合作和协同等。采访中,大部分专家均提到“信心”一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副教授陈建伟认为,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信心至关重要,目前还是要从改善预期和提振信心角度,来鼓励民营经济发展。陈建伟认为,解决青年就业问题,需要坚守底线思维,综合施策系统施策。首先,要做好青年就业失业的全面登记和摸底,掌握每一名青年的就业动向和失业情况,根据失业情况适时通过失业保险、失业救济、定点岗位供给等方式,保障青年的基本生活。其次,要积极鼓励发展服务业,尤其是数字技术驱动的现代服务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扩大适合青年人员就业的岗位供给。最后,还要持续完善适合青年人员的教育和技能培训政策体系。马亮告诉记者,对于今年的毕业生就业而言,较为有利的因素是随着疫情结束,经济陆续恢复,不少行业的用工需求增长。与此同时,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稳就业和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能够为毕业生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此前严峻的“就业难”形势。但需要注意的是,稳就业措施主要是阶段性缓解就业压力,经济活动修复带动就业需求增多才是根本解决之道。

猜你还喜欢

图片广告-1
图片广告-2
图片广告-3
图片广告-4
图片广告-5
图片广告-6